古文字燕的起源与演变
燕在古时候是什么样的字
砚是古代象形文字转化而来的。燕的拼音:yàn、yān,是标准一级通用汉字。
这个字最早出现在商代的甲骨文中。
古字“燕”形如燕,本义就是指这种鸟。
在“盛宴”和“幸福”的幌子下,它也读作“yàn”。
燕,又读yān,是周朝一个诸侯国的名称,位于今河北北部、辽宁西部。
河北旧称燕。
相关词组: 1.鸟巢 yànwō。
也称为琼脂或琼脂根,是从海藻或其他柔软的植物纤维中吐出并与唾液混合的胶状物质。
它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,营养价值很高,是名贵食品,可药用。
2.吞燕子。
家燕的俗称。
3.禅雀yànquè。
鸟体小,喙圆锥形,颈、胸棕色,雄鸟头、背黑色,雌鸟头、背深棕色,边缘浅黄色。
它吃昆虫和植物种子。
4.燕鸻yànhéng。
又名土燕、鸟。
体长约22厘米,头部和上身呈棕灰色,尾羽白色,尾羽呈深叉状,犹如燕子。
主要吃昆虫,是蝗虫的天敌。
5. 海燕 hǎiyàn。
鸟类。
体形酷似燕子,喙呈钩状,羽毛呈深褐色,趾有蹼,爪呈黑色。
常在海面游泳或飞行,以小鱼、虾等为食。
燕子的燕怎么写
颜的写法如下图:
扩展:颜(拼音:Yán、Yán)是通用标准一级汉字(常用汉字)是),最早出现在商代的甲骨文中。
古字“燕”形似燕,本义指这种鸟,也借宴乐之意读作“燕”。
燕,又作偃,是周朝一个诸侯国的名称,位于今河北北部、辽宁西部。
河北旧称燕。
画字。
甲骨文中的“燕”字(图一、图二)是非常逼真的燕子形象:长而尖的翅膀、分叉的尾巴和鸟一样的头。
金文中目前已缺失“燕”字。
当它进化成小旋(图3)时,字形变得更加复杂,不仅嘴、翅膀、尾巴的线条变得对称,而且还多了一个“嘴”形来代表背部。
燕子的嘴改为“二十”,燕子的翅膀改为“北”,燕子的尾巴改为“火”。
晓轩更接近现代的书写方式,但仍能看到一些甲骨文留下的象形痕迹。
隶书(图4、图5)和楷书的笔画发生了变化,形状也发生了变化。
尾巴被误称为“灁”,燕子的形象已不复见。
古代燕字怎么写
“颜”的古字如下:
基本含义:
“颜”(拼音:yàn、yān)最初是一个通用标准。
这个字最早出现在商代的甲骨文中。
古字“燕”形如燕,本义就是指这种鸟。
在“盛宴”和“幸福”的幌子下,它也读作“yàn”。
燕,又名yān,是周朝一个诸侯国的名称,位于现在的河北北部和辽宁西部。
河北古称燕。
高级信息
词组解释:
1. 海燕
[hǎiyàn]
鸟类。
体形酷似燕子,喙呈钩状,羽毛呈深褐色,趾有蹼,爪呈黑色。
常在海面游泳或飞翔,吃小鱼、小虾等。
2. 家燕
[jiāyàn]
燕子的一种,体型较小,背部羽毛黑色发亮,腹部白色,颈部有深紫色圆形斑点,常筑巢。
屋檐下。
也俗称燕子。
3. 宴席
[yànxiè]
台湾的宴会亭。
亭,平台上的高楼。
4. 彦翔
[yànxiǎng]
见“彦翔”。
5. 后燕
[hòuyàn]
十六国之一。
燕字古时候是什么样子的
汉字:燕
读音:yànyān
甲骨文中“燕”字的演变:
丁氏“东”城文化载贤、丁雷易与山东·甲骨文解读》第十九章第二节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中国
颜:拼音:yànyān
读音:ㄧㄢˋ
部首:灬
外部笔画:12
总命中数:16
五命中数:AUKO
仓颉:TLPF
比赛顺序: 1221251211354444
四角数:44,331
Unicode:CJK
统一汉字:U+71D5
燕:yān
燕:yān
1 周朝国名,在今河北北部、辽宁南部。
甲骨燕[1]
2.
燕:yàn
1. 翅膀长而尖,尾巴分开如剪刀的鸟类。
捕食昆虫,对农作物有益。
它们春天向北飞,秋天向南飞。
它们是候鸟。
家燕是燕科燕属的鸟类。
2. 与“宴会”相同。
书法“颜”
“颜”字的部分演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