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字笔画顺序及演变解析
燕字笔画顺序
“颜”字共有16笔画,笔画顺序为:横、竖、竖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、提、左、竖勾、点、点、点,点。
1. 拼音
yàn,yān。
2. 含义
本义是指这种鸟,读作“燕”。
燕,又名yān,是周朝一个诸侯国的名称,位于现在的河北北部、辽宁西部。
3. 标志的可追溯性
象形图。
甲骨文中的“燕”字是一个非常逼真的燕子形象:长而尖的翅膀,分叉的尾巴和鸟一样的头。
金文中的“燕”字目前已下落不明。
随着小篆的演变,人物造型变得更加统一和复杂。
不但嘴、翅膀、尾巴的线条变得对称,而且背面还多了一个“嘴”的形状。
燕子的嘴改为“二十”,燕子的翅膀改为“北”,燕子的尾巴改为“火”。
小篆接近现代书写方式,但仍能看到一些甲骨文留下的象形痕迹。
隶书、楷书的笔画都变了,形状也变了。
尾巴被错误地命名为“灁”,燕子的形象也不再可见。
形容燕子的句子
1. 厚厚的云朵和天空中飞翔的燕子是下雨的征兆。
2. 小燕子拍打着翅膀飞走了。
3. 春天,小燕子从南方飞到北方。
4. 小燕子快乐地在天空中飞翔。
5. 春天,小燕子从南方飞来,落在农舍的梁上。
6. 夏天过去了,小燕子已经长出了饱满的羽毛。
7. 燕子低空飞翔,预示着要下雨了。
8. 小燕子在晴朗的天空中快乐地飞翔。
9. 小燕子时而飞过水面,时而飞翔在天空。
10. 两只小燕子在蓝天上飞翔。
燕笔画顺序怎么写
日元笔画顺序:
[yān]
周朝国号(公元前11世纪中叶-公元前222年)。
战国七侠之一。
在今河北北部、辽宁西部地区。
为秦所灭。
燕国(公元前1044年—公元前222年)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,战国七雄之一。
公元前1044年,周武王灭商后,封其弟季氏为昭公。
词组
1. 燕窝[yànwō]
又名沉香、燕根。
金丝燕在沿海岩石中筑巢。
它是一种与唾液混合的胶状物质,金丝燕将海藻或其他柔软的植物纤维含在嘴里后吐出。
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,营养价值很高。
是一种名贵食品,可入药。
2.苍头燕雀[yànqu]
鸟,体小,喙圆锥形,喉部和胸部棕色,幼雄。
头部和背部黑色,雌性头部和背部深棕色,有浅黄色边框。
吃昆虫和植物种子等。
3. 燕子[jiāyàn]
是燕子的一种,体小,背羽黑而有光泽,腹部有光泽,颈部白色有圆形暗紫色斑点,常筑巢于屋檐下。
俗称燕子。
4. 燕毛 [yàmáo]
古代祭祀后的宴席上,以头发、胡须的颜色和坐次来区分长幼。
那位头发花白、胡须苍老的男子坐在上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