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鹳”的读音是什么?

“鹳”的读音是guàn。

东方白鹳怎么读(鹤和鹳和鹭的区别图片)

东方白鹳发音为[dōngfāngbáiguàn]。
是一种大型涉禽,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。
这种鸟通常在沼泽、湿地和池塘中觅食,以小鱼、青蛙和昆虫为食。
东部白鹳性格安静机警,飞行和行走缓慢,休息时常单足站立。
繁殖期一般在三月。
它们在树上或高大的建筑物上筑巢。
每窝产 3 至 5 枚白色蛋。
潜伏期约为30天。
东部白鹳在我国东北中部和北部地区繁殖,在长江下游和南方越冬。
该物种被列入《国家重点保护的有用或者具有重要经济、科研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》。
鸨的发音是[dàb|o],属于鸨目鸨科大型地栖鸟类。
鸨翅膀长400毫米以上,喙短,头长,基部宽大于高。
它们的翅膀又大又圆,第三主飞羽最长。
大鸨无冠或颈领,雄者喉部两侧有刚毛、胡须状的羽毛,体表有少量羽毛。
它们的跗节等于翅膀长度的四分之一。
雄鸨的头、颈和胸部呈灰色,下体其余部分呈栗棕色,密布宽阔的黑色横斑。
雌雄的翅覆羽都是白色的,在翅膀上形成大的白斑,飞行时非常明显。
大鸨栖息于广阔的草原、半荒漠地区和农用草原,通常成群活动。
它们善于奔跑,以杂草和甲虫、蝗虫、毛毛虫等为食。
大鸨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,从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到亚洲的土耳其、蒙古、俄罗斯、中国和朝鲜半岛。
鹳的发音是[guànni|o]。
它看起来像鹤或苍鹭。
它大约有五英尺高,有灰色和白色的羽毛,长长的红色喙,长长的红色脚,小爪子和短的黑色尾巴和白色的羽毛。
鹳的趾与前趾在同一平面,中央爪内缘无栉突。
鹳鸟冷静而警觉。
它们经常游荡到池塘、沼泽和潮汐区,啄食鱼、虾、蛤和蜗牛。
休息时多用一只脚站立,山林中也栖息在树干上。
慢慢飞。
鹳有迁徙的习性。
每年8月至11月离开欧洲或亚洲北部飞往非洲或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越冬,为期150天左右。
白天,鹳鸟分散觅食,夜间成群结队。
次年3月至4月陆续迁徙,进入繁殖季节。
白鹳的平均寿命约为26年。
白鹳是德国的国鸟。
它体型细长,体长约1200毫米,翼长超过600毫米。
喙长而直,长达210毫米。
身体几乎是纯白色的。
肩羽、上翅覆羽、初级覆羽和直羽均为浅灰黑色,外羽羽大部分为银灰色。
眼睛乳白色,外圈黑色; 口黑色,下口腹面红色; 男性和女性它们的颜色与羽毛相同。
眼睛周围、裸露的脸颊、腿和脚都是红色的。
白鹳栖息于河流、湖泊等潮湿的草原,在人烟稀少的树木或高压电缆塔上筑巢。
它们的主要食物是鱼,但也吃老鼠、青蛙和昆虫。
4 月产卵,每窝产 4 枚蛋。
潜伏期为30至32天。
幼鸟55-60天大时即可在浅水或滩涂中飞出巢穴。
它们成群结队地在丛林中过夜,并于次年三月下旬返回北方。
白鹳的生活习性包括捕食昆虫、鱼类、两栖动物、爬行动物、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。
大多数觅食区是植被低的浅水区。
白鹳除了在繁殖季节成对活动外,在其他季节也经常成群活动。
尤其是在迁徙季节,它们常常聚集成数十只甚至数百只的大群。
白鹳是候鸟,主要迁徙到热带非洲和印度次大陆过冬。
迁徙主要依靠上升的热气流进行高空滑翔运动,可以使用很少的能量进行长距离迁徙,因此它们常常会避开大片的森林和水域。
如果他们必须穿过它们,他们也必须找到最狭窄的通道。

东方白鹳注音

dōngfāngbáiguàn 东,读作dōng,“东”字的基本意思是方向词,日出的方向,与“西”相反。
引申义就是房东。
在日常使用中,“东”也可以用来表示请客付钱的人,例如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