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坪渡口在哪里
红军过湘江是哪个城市?
香江长征纪念碑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西南约2公里处。主纪念碑建在狮子山山顶,高248.6米,由聂荣臻元帅提议并经国务院批准。
这个地方距湘江战役最南端的渡口界首渡以南约15公里,距离最南端的战地光化铺约10公里,个人认为湘江红军烈士先遣碑建在不合适的位置。
湘江之战的四大渡口、三大主战场,都比这里好。
1:红军首次攻破大坪的渡口位于全州县凤凰公社大坪村委会。
1934年11月27日上午,红一军第二师从这里渡江,攻克界首渡口。
2:屏山渡口是距离战场最近的渡口。
距北线焦山铺阻击战主战场约5公里,距泉州县城约15公里。
1934年11月30日凌晨,红1军第1师从这里渡江前往焦山铺。
3:界首渡口中柱过河位置。
4:凤凰渡口(凤凰口)。
第8、第9军与第5军第13师交界处。
渡江被敌机轰炸切断,并遭到广西军追击。
这里是湘江战役中红军损失最惨重的地方。
红军诗人陈静在《响水千山》中写道“十里鲜血染溪流,三年不食湘江鱼,江底尸横遍野”。
这是对当时情况的描述。
5:焦山铺。
北线围堵战争的主战场位于泉州县城以南13公里处的桂(林)黄(沙河)公路上,第一军团的防御阵地。
湘江之战最惨烈的战斗就发生在这里。
第一团司令部遭到湘军袭击,林、聂二人险些被俘。
6:信威。
在距湘江渡口约60公里的灌阳县,红军设置了阻击阵地。
11月28日至29日,红二军第五师曾在此阻击桂军追击。
7:光华铺。
位于兴安县城北10公里处。
湘江战役南线主要阻击阵地,红3军第4师在此布阵阻击桂军,第3军在此伤亡400余人。
20世纪90年代,兴、全、冠三县几乎力争为湘江红军长征纪念碑立碑,后来又提出了许多旅游资源纪念碑选址,特别是大型旅游项目宽如勒曼迪。
正在建设中,纪念碑的位置被确定为最不可能的地方,兴安县南部的狮子山。
湘江战役的少共国际师
1933年8月5日,中国工农红军国际师在江西中央根据地(现宁都县)成立。
邵氏的共产党国际部在长征途中不断失利,但也一路补充红色。
湘江之战时,邵共国际师隶属于红军团。
共产党国际师多,新兵多,战斗力不强。
该师的任务是监视湘江东岸灌阳文城西北全州敌情,保证红军右翼的安全。
全州湘军南下湘江西岸攻打脚下,却没有南下湘江东岸。
从州南出发,只有桂部两个联军和少量混入文职队伍的正规军向西进攻红军。
12月1日之前,共产党的国际分裂并没有发生大仗。
12月1日,中共国际师师长彭绍辉按照兵团命令,率部从大坪独库桥渡江。
渡江与44方面军师团后,与仙桂路和湘南军遭遇。
师长彭绍辉、政委肖华、政治部主任冯文斌等下令四十三团、四十五团掉头,渡过南头河。
南大坪。
湘江东岸的四十三个团、四十五个团、师被驱散。
然而天下首领于一日在兴安以北被桂军俘虏。
红五军、红九龙、红八军是从边境以北经过的河流,但1日下午,桂军44师击退了红五军(第十三师)、红八军凤凰口的红八军、红九军。
中共国际师的四十三团和四十五团自然不能按照命令越过界河。
幸运的是,两拨人中的一些人奇迹般地渡过了湘江。
又据说,红一军团在得知邵氏共国际师大量人员尚未渡河后,采取了救援措施,并带兵前来。
,并利用夜色掩护,带他们渡过湘江,扭转主力。
渡过湘江后,红十五师只剩下2700余人。
1935年遵义会议后不久,红十五师撤销,其人员编入红二师。